两会观察|积极应对老龄化 康复转型医院迎来“春天”

2023-01-15 17:33:26 来源:北京商报

1月15日,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小组讨论会后,北京市政协委员、台盟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海淀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欧云崧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持续支持康复转型医院不仅能够帮助很多二级医院“盘活”医疗资源,还能为中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提供更多医疗保障。


(资料图片)

现场拍摄

17家公立医院成功转型

自2016年起,北京开始分批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转型康复医院。根据《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推进公立医疗机构向康复机构转型工作的通知》(京卫老年妇幼〔2016〕7号),北京市各转型机构利用3年时间,在康复人才配备、康复床位数、科室设置、硬件设备等各方面至少达到二级康复医院标准。至2022年底,北京市卫健委共批准了4批共17家公立医疗机构转型康复医院,北京市康复医学得到快速发展。

据了解,大批曾经“门客罗雀”、经营不善的二级医院通过转型康复医院的过程中解决现有的患者不足、医院经营运转不善的现状。“比如第三批转型的羊坊店医院,目前已经挂上了北京第二康复医院的新牌子。中关村医院成为第四批转型的医院。它们在转型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相应的财政补助,还大幅提升了病人的入院收治数量,有效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欧云崧介绍。

据悉,北京市财政向每家公立医院转型康复医院机构补助1500万元,专项用于人才培养、设备设施采购或房屋维修改造。

积极应对老龄化

为何众多曾经收治患者不足的二级医院在转型康复医院后却迎来了“春天”呢?这与北京市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密不可分。

2022年,北京市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突破20%,超过400万,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突破14%。其中8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就有58.4万人。

“很多老年人经历过手术后长期住在医院不现实,但是出院后回到家中也无法得到专业的康复护理,这就需要康复医院的对接,帮助老人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欧云崧表示。

此外,很多疾病在康复医疗领域均有涉及,欧云崧提到:“以前人们提到康复科普遍认知只适合骨折和脑梗等疾病的患者,但是康复科在很多医院里的历史都很长,涉及到神脑卒中康复、脑外伤康复、老年痴呆康复、心脏康复、慢阻肺康复、产后康复等领域。”

欧云崧认为,包括建立养老驿站和二级医院转型康复医院等都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方式。

抓紧硬件和人才建设

一方面是旺盛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亟待升级的硬件缺口。2022年8月,《北京市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数不低于2%、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数不低于2.5%,以及每千人口康复床位数0.5张。

“从目前的公开数据来看,需10943张床位方能达到《实施方案》中每千人口康复床位数0.5张的目标,目前还有2500余张床位的缺口。” 欧云崧向记者表示。

而康复人才的缺口也是值得关注的另一项重点。床位是硬指标,但是相关人才的培训则需要系统化的标准和设计。

根据《北京市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力争到2025年,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的康复医疗专业队伍,每10万常住人口康复医师数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数达到12人。

欧云崧认为,持续支持康复转型医院的发展将是北京市一个重要的养老、助老、促使康复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策略。而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设施设备、信息化等方向得发展康复转型医院,可以更好地满足北京市快速增长的康复医疗需求。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劼/文 张笑嫣/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公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